深耕二十五载,筑梦时尚舞台 —— 专访 “时尚铸梦者” 荣光
在大众眼中,模特行业常与 “表面光鲜” 画上等号,但有一位从业者用 25 年的坚守,撕开了行业的 “滤镜”,让人们看见其背后极致的专业主义与深沉热爱 —— 他就是被称作 “时尚舞台筑梦者” 的荣光。他作为新疆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副会长,也是新疆顶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国际 T 台到商业展厅,从单纯的 “走秀执行者” 到统筹全局的 “T 台导演”,他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光,书写了一段与时尚共生的赤诚故事。
打破 “光鲜滤镜”:他眼中的模特行业,是专业主义的极致表达
“很多人觉得模特行业只需要‘好看’,但真正的核心,是把每一个抽象概念落地成动人的舞台语言。” 谈及行业认知,荣光的话语里满是沉淀后的通透。在他 25 年的从业生涯中,“专业” 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 “走秀技巧”,而是覆盖 “解读 - 策划 - 整合 - 沉淀” 的全链条能力,具体可拆解为三大维度。
从 “执行” 到 “战略”:做 T 台上的 “叙事者”
荣光早已跳出 “指导走秀” 的传统框架。接到项目时,他首先做的不是筛选模特,而是深入解读甲方的品牌诉求与设计师的创作理念 ——“比如设计师想通过服装传递‘自然共生’的概念,我就要思考秀道如何模拟森林动线,灯光如何还原晨光与暮色,音乐又该用何种旋律呼应面料的质感。”
从秀道的空间规划、模特的出场顺序编排,到灯光、视频、音乐与妆造的无缝衔接,再到活动后对精彩瞬间的系统性记录与复盘,他如同一位 “舞台编剧”,用模特的步伐、光影的流转、旋律的起伏,将抽象的时尚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盛宴。“我的工作不是‘完成走秀’,而是‘讲好品牌故事’。”
从 “个体” 到 “全局”:做活动的 “掌舵者”
在荣光的视角里,没有 “我” 的表现,只有 “我们” 的呈现。“过去有人会问我‘哪个模特走得最好’,但我更关心‘整场活动是否传递了品牌价值’。” 他始终以 “全局观” 统筹项目:模特的风格是否契合品牌调性?灯光与服装色彩是否会产生视觉冲突?音乐节奏能否带动观众情绪?每一个细节的考量,都指向 “活动最终效果” 这一核心目标。
这种 “跳出个体看整体” 的思维,让他从 “模特指导” 成长为真正的 “活动领导者”。无论是国际时装周的高定秀场,还是商场的品牌营销活动,他都能让不同元素形成合力,让舞台成为品牌与观众沟通的桥梁。
从 “规模” 到 “匠心”:做机会的 “敬畏者”
“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,无论规模大小。” 这是荣光 25 年不变的准则。在他心中,商业体的营销活动与亚欧时装周没有 “轻重之分”——“一场商场活动可能关系到一个区域品牌的口碑,一场时装周秀场可能关系到设计师的职业生涯,每一次托付,都是别人的梦想托付。”
这种对 “机会的敬畏”,让 “敬业” 二字有了具象的表达:为了调整一个模特的出场角度,他可以反复演练十次;为了匹配一段音乐的节奏,他可以熬夜修改编排方案;为了确保灯光与服装的适配度,他会提前与灯光师逐帧沟通。“我用 25 年的经验担保,交到我手中的机会,必将以最高的标准绽放。”
以热爱为灯:二十五载步履不停,把职业活成 “志业”
“我不是在聚光灯下,便是在为点亮聚光灯而忙碌。” 这句话,是荣光 25 年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。从初入行业时对时尚的懵懂好奇,到如今成为行业内的 “资深筑梦者”,支撑他走下去的,是对时尚最本真的热爱。
“一场成功的演出,是策略与艺术的完美共生。” 在荣光看来,时尚舞台不仅是 “美的展示”,更是 “策略与艺术的结合体”。他习惯站在品牌与设计师的视角思考问题,“把他们的想法‘翻译’成观众能看懂、能共情的舞台语言”。这种 “换位思考” 的能力,让他的作品总能精准击中人心。
当被问及 “为何能坚持 25 年” 时,荣光的眼神里满是坚定:“这不仅是一份职业,更是我倾注了四分之一世纪热忱的志业。因为热爱,所以愿意为每一个细节较真;因为热爱,所以能在忙碌中找到成就感;因为热爱,所以觉得 25 年还不够,还想继续在舞台上创造更多可能。”
致敬坚守:他让时尚行业更 “有分量”
一个行业的熠熠生辉,从来不是靠 “表面光鲜” 堆砌,而是靠像荣光这样的从业者用坚守与热爱 “打底”。25 年里,他见证了模特行业的迭代变迁,也用自己的专业与赤诚,为行业注入了 “深度” 与 “温度”—— 他让更多人明白,时尚不仅是漂亮的衣服,更是专业的策划、全局的思维与不变的匠心;他也让更多年轻人看到,把一件事做到极致,就能成为行业的 “光”。
“未来的舞台,必定仍将因您而更加精彩。” 这不仅是对荣光的致敬,更是对所有像他一样 “以热爱筑梦、以专业深耕” 的从业者的礼赞。而荣光的故事,还在继续 —— 下一个 25 年,这位 “时尚铸梦者”,仍将在聚光灯下,书写更多与舞台有关的精彩篇章。(文 张爱琴 图:荣光提供)